查看原文
其他

【宁海印记40】一滴水,映照我县水务发展40 年

宁海发布 2022-01-18


从涓涓细流到万家清泉:一滴水,映照我县水务发展40 年


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与水相亲相近,和谐共处。宁海,地处东海之滨,北濒象山港,南临三门湾,依山傍水,溪流纵横,水资源总量约17.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我县城乡居民饮水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离不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革新变化,也离不开历代水务人兢兢业业的付出。40年来,我县水务事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从当初的日制水能力2500吨到如今的日制水能力29万吨,从仅向城关供水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单一的制水、供水业务的水厂发展到集制水供水、污水处理业务于一体的水务集团。



共享生命之水:

供水建设实现三级跳



从喝井水、溪水到用上水库水,从喝不卫生的水到喝上放水心,改革开放40年,我县供水实现了“三级跳”。饮水思源,宁海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城市供水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


一级跳 从井水到水厂


年纪稍长的人们都能清晰地记得,在老式四合院的天井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接着一口口的大水缸,厨房里也放着一口水缸,人们用肩挑、桶提送水回家,一家老老少少的生活用水全赖这些大大小小的水缸。如遇旱季,溪水断流,水井见底,居民连基本的用水也无法得到保障。

1975年,为解决居民的用水困难,县政府选定在宁海西郊溪南桥侧,引大溪水,建设宁海第一自来水厂。1978年,宁海第一自来水厂竣工投产,建有配套的大口井、一泵房、无阀滤池、加药间、清水池、二泵房、化验室等,并在跃龙山建有480立方米蓄水池一处,日供水2500吨,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为水力加速澄清池+无阀滤池。后经1987年、1992年两次扩建和设备改造升级,一水厂供水能力提升到2万吨/日。

县水务集团城南供水营业所营业科的科长竺兆宾,1985年12月退伍后进入水厂成为了一名机修工人,是水厂的第8位工人。回忆当年,他告诉记者,当时因居民长期受原来用水模式的影响,对自来水的好感度并不高,为此,上门宣传也成了当时水厂员工工作的一部分。当时实行的是总表制,一个楼道或一排落地屋就装一个总表,各户分表每月轮流抄收。


二级跳 从水库水到饮水专管


随着城区面积的增大和用水量的增加,一水厂逐渐无法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1993年,县政府决定在山河村东侧建设第二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原水引自黄坛水库。第二水厂主要处理工艺采用微絮凝过滤,并于1995年底建成向城关供水,基本上解决了城区8.2平方公里的用水问题。

而作为水源地的黄坛水库,总库容183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15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水通过一条钢筋砼引水明渠输送到第二水厂。

“明渠漏损严重且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曾发生拖拉机陷入渠道漏油导致全城停水。”竺兆宾说,为了确保供水安全,2002年底,我县铺设了一条黄坛水库至二水厂的引水专管,全长8.3公里,把原来易受污染的明渠引水改为全程钢管全封闭引水,大大提高了输水的安全系数,为二水厂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水保障。


黄坛水库至城区水厂的全封闭引水专管




三级跳 从局部供水到城乡供水一体化


“80年代初,城市供水仅局限于老城关镇内,供水人口仅2-3万人。2009年底,供水范围包括了7个乡镇(街道),用水人口约34万人,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县水务集团负责人袁顺生介绍说,自2006年县水务集团成立以来,便以“民生水务,惠泽民生”为服务理念,以“服务、安全、和谐”为企业宗旨,以推进供水全城区、满覆盖为目标,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十几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先后建成了白溪水库、西溪水库、力洋水库加高扩容工程等一批水利民生工程,宁海自来水的原水在质和量上都有了飞跃,为我县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夯实了基础。

扩建后的二水厂,供水范围扩大到了城区跃龙、桃源、梅林和桥头胡4个街道和强蛟、大佳何、一市、越溪4个乡镇,梅桥片群众喝“咸水”已成为历史。二水厂今年已与第三(黄坛)水厂联网供水,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体系,供水管网将进一步延伸到黄坛等乡镇。同时,随着宁东、宁北、长亭、宁西水厂的陆续建成投产,解决了力洋、长街、西店、岔路、前童等乡镇及周边农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县供水管网已延伸到17个乡镇(街道),各区域供水实行了统一调度。十三五期间,区域智能联网供水将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将全面实现。

老水厂照片(位于西门城楼处,已拆除)



共享绿水青山:

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水、大气、光等污染,如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工作,县委、县政府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的要求,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行动。


从无到有 我县建成首座污水处理厂

为了切实改善、改变污水直排现象,2003年,我县编制完成了《宁海县污水排放总体规划》,将污水处理排放按污水流域范围划分为三个片区,拟新建7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计划投资7.4亿元。

2004年12月,我县首座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3万吨/日)建成投入运行,开启了我县污水集中处理之门。2009年,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与一期合并运营,城北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6万吨,服务覆盖范围主要为主城区。2015年7月,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包括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日污水生化处理设施和9万吨/日深度处理设施)投入试运行,至此,城北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9万吨,排放标准均提标至一级A标准,主要服务范围扩大到四个街道和大佳何镇。同时,县水务集团大力开展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升。城北污水处理厂运行近14年来,共处理污水26362.2万吨,COD削减4.05万吨,截至今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9.3%,为我县的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2019年,城北污水处理厂将实施清洁生产工程,届时排放标准提升至地表四类水标准,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提质扩面 污水处理厂入驻乡镇

自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有效缓解了城区四个街道污水直排现象,生态环境显著提升。2010年,我县将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目光瞄向了其他乡镇,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县70%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目标。

随后,我县相继启动了深甽、长街、西店三座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设计污水处理覆盖范围为深甽、长街、西店3个镇,由县水务集团负责建设并运行管理污水处理厂。

2010年,西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日处理设计能力1.5万吨,是我县首个采用特许经营权转让模式建设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为市政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2013年,深甽、长街、西店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日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达8.5万吨。之后,临港、宁东、城南污水处理厂也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陆续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2018年,宁东、临港、城南3座污水处理厂也陆续投入试运行。

截至2018年8月,我县已建成投运7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实际处理能力12.7万吨)。集中式污水处理受纳范围覆盖14个乡镇街道建成区以及120余个大网过处的沿线行政村,受益人口近35万。

供水管道焊接



科技破难 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在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后,污水处理率得到大幅提升,我县对污水处理质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拔高治污水标杆。

2012年4月,我县城北污水处理厂配套建成国内首个采用分级分相厌氧消化技术的县级污泥处理处置厂,一期工程为75吨/日,该技术可产生沼气发电,处置后的污泥堆置后作为园林绿化土使用,实现了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并荣获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安全处置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城市污泥分级分相厌氧消化组合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课题示范工程。

2018年,我县城北污水处理厂再创全国首个技术应用案例,成为国内首家采用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占地面积约950平方米,总投资922.2万元,总设计处理规模为560吨/日,主体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工艺设备安装。建成后,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总氮排放,计划11月中旬投入试运行。

据了解,污水中的脱氮处理一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行业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技术抛开投资大、成本高不说,处理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城北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选择的技术全称为枭龙—安奇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在厌氧环境下由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氧化为氮气的生物反应过程,达到降解污泥水中氨氮的作用,可以让10吨容量的处理池发挥500吨容量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企业运行成本可以节约30%,去除氨氮效果十分明显且稳定。

宁海城北污泥处理厂



共享优质服务:

保证居民用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民生之基。如何服务好全县60多万人口的用水安全,成为了县水务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水务人始终牢记“服务、安全、和谐”的企业宗旨,集中精力开展服务提升工程。


化繁为简 精细化服务优民生

我县自来水最初实行的是总表制,一个楼道或一排落地屋就装一个总表,各户分表每月轮流抄收,结果导致分摊水费高、收缴水费难、用水纠纷多,用户要求实施一户一表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

2002年下半年,我县率先在松竹新村和上隍畈两个地块开展“一户一表”改造。居民们看到,实行了“一户一表”的居民漏水少、麻烦少、水压足、水质好,便纷纷要求安装。至此,一户一表改造在大水网辐射区域内陆续铺开。面对这个面大、量多、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工程,水务集团从可操作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反复比较,确定了“嵌墙式”、“落地式”两种,对于改造区域实行优惠政策,利用双休日开展现场办公,受到居民的欢迎。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全县总表数达19.6万只,其中居民一户一表达18.3万户。

此外,另一个困扰居民的问题就是水费缴纳。一直以来,许多用户对于当“现金搬运工”深有感触,由于水电费缴纳时间相近,现金缴纳网点数量少,集中时段造成严重拥堵,群众对排“长龙”支付水电费等意见很大。为方便用户,县水务集团不断升级改造营业收费系统,推出错时、延时缴纳等服务,增设营业网点,到2008年底又加入付费通系统,积极推广一卡通委托扣款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现如今,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引领下,缴纳水费还可以通过各大银行的网银、支付宝进行实时操作,轻松做到了水费缴纳“零次跑”。

同时,县水务集团开通了“24×7”不间断的水务服务热线,组建了全天候专业抢修队伍、检漏队伍,实现了“小漏不过夜,大漏连夜抢”的社会服务承诺,全力打造水务服务品牌。


保质保量 让居民喝上放心水

人类健康的关键是水,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与寿命。近年来,水务集团以“城乡共享安全、优质水”为目标,大规模地开展了城乡供水系统改造,让我县城乡群众受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据调查,宁海近郊农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喝的是井水、河水、山塘水库水等,过去自筹铺设的水管质量不达标、老化锈蚀并漏水严重,遇到恶劣天气经常断水。21世纪初,个别村庄饮用不洁井水还曾导致甲型副伤寒疫情和甲肝疫情暴发。老城区因管网铺设服役期长,存在压力不足等问题。

2002年,县水务集团启动老城区低压区域改造,逐步淘汰水泥管,更新使用球墨铸铁管和钢塑管等,对北大街、兴宁路、中大街等多条干道扩大供水管道口径,疏通了“主动脉”,同步治理老化的“毛细血管”。大水网覆盖的乡镇,采取了政府拨一点、集体筹一点、村民出一点、供水企业担一点的众筹模式,让优质水进村入户,全县超50万群众同享优质水源和优质服务。

水质的好坏仅凭肉眼无法估量,还需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判断。县水务集团在原有浊度仪、分光光度计、培养箱等检测设备的基础上,陆续增添气相色谱仪、放射性元素测定仪、原子吸收仪等检测设备,增强对有机类、放射类、金属类等物质的检测。出厂水质实行日检,管网水质实行周检,全分析一季度一次,全城管网排污一年二次以上,避免管道因使用时间长结垢,引起水质二次污染。今年1-10月份,城乡5座水厂106项全分析检测全部达标,出厂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管网水合格率达到100%,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县水务集团还被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A级单位”称号。



砥砺前行 致力打造智慧水务

高起点规划并实施智慧水务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设施智能化程度,全面建设供水管网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和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地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用水。启动水厂智能化改造升级工程,将水厂主要工艺设备升级为智能控制单元,打通底层SCADA系统联网瓶颈,实现6个水厂远程集中调控管理。试点建设二次供水智能服务单元,运用多重门禁、远程实时管理等途径,把小区二次供水多维度无死角进行监控和管理,保障小区二次供水安全。搭建智慧污水管理平台,以集约化、高效化为目标,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调控和监测,确保各污水处理设施平稳有序运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随需而动、随物赋形,遵循发展规律,紧跟时代步伐。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迈入深水区,迎来攻坚战。面对未来,勤劳智慧的宁海水务人将团结一致、造福于民,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启水务事业新篇章,为实现我县高质量发展、推动“两高五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务保障!



记者:何莎莎 通讯员:王景芳

□ 供稿:水务集团

□ 编辑:林佳怡


———点击下方寻宝图片了解寻宝详情——


 

往期推荐 

【十月半】美味指南,吃货手账,一站式吃遍全球美食!

50个名额,速来!2018年宁海县政府性投资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胡陈乡梅山村喜获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奖

【十月半】“美评”星级发布,看"甽放心"奖花落谁家……

打造省市标杆示范!宁海县亲清家园开园

|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